为了落实广东省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广东自主创新能力的有关件要求,结合广东建设“中医中药强省”的有关布署,广州中医药大学近几年来加强了中药产学研结合工作,探索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加强自主创新的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制度、示范基地和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1、建立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领导小组
广州中医药大学领导和各级部门都非常重视中药产学研结合工作,专门成立了中药产学研结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大学校长徐志伟教授亲任组长,陈蔚文副校长担任副组长,负责领导和组织我校中药产学研结合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挂靠学校科技处,由主管副处长刘东辉教授任办公室主任,完善了中药产学研结合工作的领导和工作制度,从组织上保证了我校产学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订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管理制度
根据我校开展中药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产学研基地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广州中医药大学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广州中医药大学横向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从制度上保障了我校产学研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中药产学研结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总结和交流产学研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经验,不断推进产学研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二、加强中医药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内涵建设
1、全面推进校市合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先后与清远市、中山市、阳江市、东莞市等进行“校市合作”,开展全面的产学研结合,共同发展中医药健康事业,全面促进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目前,已经与清远市政府、阳江市政府签订了校市合作协议,与中山市、东莞市合作的框架协议也正在进一步洽谈具体内容。此外,还与海南省、福建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等省外有关单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推进我校的产学研工作。
2、凝集中药产学研结合工作的技术服务条件,重视项目对接
广州中医药大学已基本形成了中药产业服务的技术链。可提供的技术项目基本覆盖了中药产业的各个领域,具体包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制剂工艺、化学、药理、毒理、临床安全性评价、新药研究开发等技术环节,经过进一步整合,将形成较好的中药产业服务的技术链。同时,具有较强的中药产业技术服务能力。各技术项目均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实验条件与设备较好,均完成或承担着国家及省部级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特别是在中药材GAP、超临界萃取等新提取分离技术、药代动力学、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抗疟中药研究开发、中药药效学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目前,为中药产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校内各有关单位能积极主动与企业联系、沟通,主动承接企业各种科技开发项目,不断提高产业服务水平,有些已形成了能注重市场开发、面向实际应用的项目团队。
在建全和完善中药产业服务技术链的基础上,与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实施强强联合:与广药集团建立战略联盟,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基地建设、联合研发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与白云山和记黄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与浙江海正药业建立强强联合项目开发,开展“共同立项、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共享利益”的合作机制。
为更好促进我校产学研合作,今年年初,有关领导先后到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医药经济报社和广州医药集团等处了解市场情况,寻求多方对我校产学研工作的支持。又汇同相关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等先后到中山市国家健康基地、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公司和深圳中宝生物科技公司等地,与企业面对面进行项目对接,尤其是在中山国家健康基地,我校的数十名专家和项目负责人和基地制药公司、中智公司、尤利卡公司等企业总裁就具体项目一对一洽谈,多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正在进行更深入的谈判。中山市国家健康基地负责人带领我校人员参观了多家制药企业、介绍基地建设情况,希望能更进一步展开实质性合作项目。
在多次洽谈过程中,多家企业不仅对我校已比较成熟的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科技成果达成转让意向,还对我校推荐的还比较基础的研究工作感兴趣,表示虽然项目的产业化程度不高,但研究工作扎实深入,有很强的开发利用价值,有可能在项目比较前期基础的阶段就形成合作关系,为企业储备开发基础,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前景。
3、强化中药产学研基地建设
2003年以来,我校分别与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中山中智药业集团、广东一片天药业集团、广州健泽药业有限公司、化州绿色生命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共建了“中药产学研基地”。通过共建“中药产学研基地”,双方在中药产业、科技项目申报、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平台(联合实验室)共建、技术人员培训、研究生培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为我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南台药业中药产学研基地”。
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保健食品、保健用品生产和中药研发等为一体的中药企业,是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2003年与我校共建“中药产学研基地”。
我校组织了以徐鸿华教授等为主的专家组,凭借多年来本校在南药资源研究开发良好的科研基础、GAP研究和基地建设的丰富经验,对基地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科学设计,开展了南药优良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野生中药材转家种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建设,重点开展了青天葵等20多种珍稀、濒危药材野生转人工种植的GAP产业化基地建设。目前,该基地的建设已经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并逐步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广药集团王老吉药业、白云山明兴药业等多家企业一些制药企业已主动与基地签署了中药材供销协议或合同;通过“公司+科研+基地+农户”等模式,基地的建设还带动了当地十二个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被当地政府作为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重要内容。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广东南台药业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平远中药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04年12月被广东省发改委核准立项。近年来,与我校联合申报了六项科技项目并获立项资助,金额近200万元,其中包括广东省发改委专项、广东省产学研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等。
200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亲自到该基地进行视察,对企业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建立产学研基地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山区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加快发展南药,形成市场规模,创出自己的品牌。此外,欧广源、许德立、游宁丰、陈蔚文等省有关领导曾亲临基地考察指导。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一片天中药产学研基地”
广东一片天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中外合资制药企业,其前身为广药集团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阳春制药厂,是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2005年与我校共建“中药学产学研基地”,主要合作开展道地药材阳春砂种质资源保护与GAP产业化基地建设。该公司已在当地阳春砂的著名产地(蟠龙)购置了1000亩地,开展阳春砂的GAP产业化基地建设。通过该项目,将使广州中医药大学主持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阳春砂等五种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研究”的研究成果得以转化,为当地阳春砂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良好基地,也为当地带来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目前,该基地承担着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阳春砂高产优质新品种的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阳春砂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综合开发利用”等科研项目,承担着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级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春砂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此外,还共同阳春砂系列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张德江、黄华华、陈绍基、陈蔚文等省有关领导曾亲临基地考察和指导工作。
(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山中智药业中药产学研基地”
中山中智药业集团是一家以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近年来选定了中药产业为集团的主要发展方向,并于2004年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了“中药学产学研基地”,于2005年正式挂牌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基地”。
目前,正在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中药材超微粉碎、中药新药及保健品的研究开发等多个项目合作,合作开展中药超微粉碎的技术平台建设;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培养着多名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中山中智药业集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学术交流等,在广州大学城建设了“神农本草经”石头雕刻,合作在广州举办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产业化分会成立大会”、在中山举办了“广东省中药产学研发展论坛”等大型学术活动。
游宁丰、陈蔚文等省有关领导曾亲临基地考察和指导工作。
(4)“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健泽药业中药产学研基地”
广州健泽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专业从事中药饮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现代中药企业,2006年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中药学产学研基地”。该基地主要合作开展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生产等的合作。
(5)“广州中医药大学—恒诚制药中药产学研基地”
湛江恒诚制药有限公司2004年与我校签署合同共建“中药学产学研基地”,主要合作开展中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山银花GAP基地建设等的合作。
(6)“广州中医药大学—化州绿色生命中药产学研基地”
广东化州绿色生命有限公司2006年与我校签署合同共建“中药学产学研基地”,主要合作开展化橘红GAP基地建设及其相关中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等的合作。
4、开展产学研结合信息网的建设
为进一步整合、构建我校中药产业技术服务平台,针对学校中药产业技术服务的整体社会显示度不高、缺乏与中药产业面对面接触的服务大平台等主要突出问题,我校筹备建设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产学研结合信息网。2007年初,广州中医药大学产学研结合信息网开通启用,标志着广州中医药大学产学研结合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广州中医药大学产学研结合信息网以“网络免费、资源开放、自助管理、准确专业”为指导思想,建设广东省中医药产学研结合信息的公共服务平台,吸收高校与企业会员,网络使用免费,网络资源开放,会员自助管理,内容准确专业,以加强中医药产业相关企业与从事中医药科研的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项目对接,资源共享。网络以虚拟实验室为核心,主要包括成果库、专利库、技术库、设备库、专家库等5个数据库,这5个数据库围绕学校的科技成果和科技资源,整体对外宣传和推介学校的科技成果、专利、技术、设备、专家等“高校有企业无、高校多企业缺”的专业资源,对外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市场、企业形成紧密联系的产业链,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我校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率先建立的中医药产学研结合信息网,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研产业化分会为依托,拓展了中医药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信息渠道,将极大地促进广东省中医药产学研结合工作。
广州中医药大学产学研结合工作借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决定的东风,在省部产学研结合办公室的指导下,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中医药科技产业链,不断提升科技工作面向社会、促进经济、服务企业的能力,为广东医药企业及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推动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发挥了积极作用。